一、解剖方面的因素
人類的直腸肛門局部解剖結構尚未進化到適應直立的姿勢。
直腸上靜脈及其分支均無靜脈瓣,肛門直腸又處於人體的下垂部位,血液由下向上向心髒回流時,受地心吸引力的影響,容易造成肛門直腸區靜脈叢淤血、擴張,如長期處於這種不變的直立位置,就會形成痔瘡;肛門直腸的靜脈血管在穿過直腸肌層,肛門括約肌時,由於肌肉收縮、糞便壓迫及腹壓增高時,均可阻礙血液回流,導致痔瘡的形成;直腸粘膜下層的組織疏鬆,血管壁周圍的阻力弱,靜脈叢容易擴張、淤血成痔瘡。
近十多年來,醫學家們認為肛墊是解剖學的正常組織,胚胎時期即有肛墊,隨年齡增長、肛墊上方及其周圍的支持和固定組織發生變性和退化,失去支持和固定效能,血管膨脹,肛墊下移到肛管,則成為痔瘡。這與肛墊增生和向下滑脫有關,稱為現代的“肛墊下移”學說。
二、職業方面的因素
久坐則血脈不行,久行則氣血縱橫,經絡交錯。久坐久行,勞累過度,使腸胃受傷,以致濁氣淤血,流注肛門而生痔瘡。
三、生活習慣方面的因素
據普查飲酒過多、喜食辛辣食物,如常吃芥末、辣椒、蔥、蒜、酒等均可直接刺激肛門直腸粘膜,過度飲食後大便時就會感到灼痛。雖然不一定是引起痔瘡的直接原因,但對痔瘡的誘發或加重有一定的作用。
蹲廁所時間長短與痔瘡的發病率有明顯差異,有的人習慣在排便時看書報,有統計每次解便需蹲10分鐘以上者,痔瘡發病率可達72.41%,10分鐘以內者,為57.88%,因此,久蹲廁所是不良的排便習慣,因為持續性增加腹壓,直接影響肛門直腸靜脈血液回流,同時括約肌鬆弛,可引起直腸粘膜脫出,是引發痔瘡的重要原因。
四、胃腸方面的因素
脾胃失調、濕熱下注,氣澀壅結而成痔。長期便秘者,痔瘡發生率為74.5%,因糞便在直腸內瀦留過久,壓迫和刺激腸壁,影響靜脈叢血液回流。大便幹結,排便時間過長,使腹壓增高、肛門直腸部充血、靜脈曲張成痔瘡。
久瀉久痢,長期慢性腹瀉者,指揮車發生率可高達80%。因長期腹瀉,直腸存在炎症,便次增多,致使肛門直腸頻繁受到刺激,使靜脈叢發生靜脈炎、靜脈周圍炎,導致血管管壁脆化,繼發血管擴張、充血,引起痔瘡或加重痔瘡。腹瀉使腹壓增高、肛門直腸充血、靜脈曲張、肛門括約肌鬆弛、大便次數多,時間一長,使直腸粘膜與肌層分離而形成痔瘡。
五、腹壓增高方面的因素
妊娠次數多,痔瘡發病率也就越高,有統計妊娠三胎以上者,痔瘡發病率可達78.2%,因妊娠子宮膨大、壓迫盆腔直腸,使靜脈回流受阻的結果;男子前列腺肥大,尿道狹窄等,排尿不暢,必然增加腹壓,影響肛門直腸靜脈血液回流;肛管直腸狹窄,如直腸下部發育不全狹窄、內括約肌痙攣,使排糞長時間用力,引起內括約肌下緣增厚,靜脈淤血、肛墊充血下滑成痔瘡。
六、其他疾病方面的因素
氣血虧損、氣虛下陷、結聚肛門,衝突成痔瘡。如肝硬化、門靜脈高壓、肺氣腫、心臟病等能直接阻礙直腸靜脈血液回流,使直腸靜脈叢淤血擴張成痔瘡。近年來研究認為門靜脈高壓是造成痔瘡的直接因素,但此類患者可引起不好處理的內痔大出血。
由於引起內痔的原因有很多,內痔治療必須準確找出致病因素。如果發現有內痔發生,就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確診,採取最有效的方法來進行治療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